在地生活

臺灣清.日常民老家具展10/22 (六)~10/30假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衡道堂隆重登場

2022-10-21

       國內一場別開生面的老家具主題展,於10/22(六)假臺中市文化資產園區衡道堂上場。臺灣清.日常民老家具展覽與論壇——儀節禮制、生活起居、工商事業、生活閒情,適時填補無形文化資產和有形文化資產兩者之空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傳藝民俗組林旭彥組長、保存技術科藍素華科長開場致詞時特別推薦這一檔展覽和論壇,足以融貫常民生活老家具和古蹟建築兩端,讓我們體知臺灣今昔百年迭代下的民生容顏與社會變遷。

       「清.日老家具文化保存、修復技術與構法應用研習營」,係因應國內疫情影響下的木工藝家具修復人才培力方案,實踐細木作傳統工藝保存者李萬財的「臺灣傳統木工六大工法」精神。作法上,在文化資產保存前提,透過 「家具老件新生.家庭創生」 價值倫理 (value ethics)訴求的研習營活動,落實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產業鏈」政策;達到家具老件的保存修復技術承傳、推廣和文化論述,以融貫跨時代古蹟建築之過去、現在和未來,達到文資與文創合一的載體目的。

       「清.日老家具文化保存、修復技術與構法應用研習營」活動主題,屬於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修復、推廣及營運的人才培育。於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工藝廣場—魯班學堂、木工廠與會議廳,和高雄燕巢.橫山共創基地—工藝微聚落兩地辦理為主。同時,因應部分具文物或特殊紀念性,且具工藝傳統價值者,另由正修科大亞太文物修復中心協力合作。傳統異木鑲嵌雕板部分,經蘇世雄教授、賴美華收藏家推薦邀請臺南府城名師林貞魁協助指導製作完成。計畫主持人樹德科技大學盧圓華特聘教授表示,本研習營在跨界協力中形成「學習型組織」,以進行家具文化保存、修復技術的人才培育,總參與投入人數高達176人。在李萬財匠師(木工資歷66年)的指導下,細木作保存修復作業主要協力匠師:王登發(50年資歷)、曾清海(逾40年資歷)、蔡金堯(國際技能競賽國手)、利玉文(木工雙甲級證照),加上油漆塗裝匠師劉錫華(逾40年資歷)、劉寶(逾30年資歷),參與研習營活動的學員,則區分為五種類型。

       「臺灣清.日常民老家具保存成果展覽暨論壇」,在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教育部指導下,由郭書勝建築師事務所、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策劃,樹德科大橫山USR專案推動辦公室、樹德科大文化創意數位內容技術研發中心、臺灣STU設計師協會共同執行。自10/22 (六)~10/30(日)假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衡道堂隆重登場。從暑假到現在以横山USR為平台,進行清.日老家具文化保存、修復技術與構法應用研習活動,為了達到臺灣清.日老家具無形文化資產的推廣和營運目的。10/22(六)成果展覽揭幕,當天下午13:00~17:30,產學研跨界辦理「臺灣清.日常民老家具文化保存、修復技術與構法應用」論壇活動。本主題論壇對應成果展覽計畫內容,以深化家具文化資產產業鏈的核心文化、工藝、技術、知識與應用之多元文化價值。本論壇邀請專家學者主題論述,包括:長物志木工藝術工作室李萬財匠師——〈從臺灣清.日常民家具保存技術到明日藝術家具〉、臺南.家具產業博物館江子揚主任〈老舊大型實木家具修復與翻新技術報告〉、正修科技大學亞太文化資產保存修復新創科技研究中心李益成營運長〈母舅鏡匣—多寶格、祝壽玻璃畫的文化保存與修復〉、樹德科技大學盧圓華特聘教授〈廣陞樓清.日老家具文化保存、修復技術與構法應用〉、文資傳匠工坊主持人邱上嘉特聘教授〈文化資產傳匠工坊細木作匠藝文化保存〉等為議題。

       在文化資產和文化創產兩端,臺灣生活文化與文明載具—「家具」物件,最真實地留下常民生活內容和社會禮俗。透過臺南直轄市定古蹟原廣陞樓(臺南建城400年,文化資產場域再現計畫之一)建築中,留存下來部分清代漢體風格家具,以及日治時期漢體風格、和洋折衷式樣家具,進行保存修復技術研習與實作。經過五個月的老家具修復,直轄市定古蹟原廣陞樓留存的臺灣清末、日治時期家具中,保存狀況比較好的14件(組)家具,依據其長年使用場合屬性,區分為四種主題類型:儀節禮制、生活起居、工商事業、生活閒情。這些老家具曾經是盧氏家族分別持有,或長或短時日之後,最終於不同地點使用之後匯集在廣陞樓。並接續活動成果展覽與主題論壇,適時融貫古蹟建築及其時空環境中。清.日老家具的文資保存與活化應用,在有形文化資產和無形文化資產兩端,開創文資產業鏈新視野。

       邀請喜愛與關注「臺灣今昔 百年老家具」、文化資產保存與修復有興趣的朋友們,到臺中市的文化資產園區,共享我們記憶中的臺灣府城老家具、老房子、老街區、老世家故事……,貫串一個很有溫度的主題展覽與論壇 ~

 

Share: